初識:蘭州盛夏,專業如虹
2015年7月6日,蘭州。
金城驕陽似火,第21屆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這里隆重啟幕。這場由商務部主辦、白俄羅斯擔任主賓國的國家級盛會,承載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的重要使命。

作為曾為國家部委和領導人提供同傳服務的資深譯員,我本應對各類高規格會議駕輕就熟。但當語言橋集團邀請我擔綱本屆蘭洽會開閉幕式、主論壇及重要分論壇的中俄同傳時,那份厚重的會議手冊仍讓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白俄羅斯副總理、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等重量級嘉賓的演講內容以及中白工業園、歐亞經濟聯盟等專業術語,都在提醒我這場會議的特殊分量,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
然而,與語言橋的首次合作實踐卻讓我倍感驚喜:
專業,是細節處的經驗
雖說是首次合作,卻像重逢老友般默契。會前兩周,項目總監便組建了包含俄、英、法多語種譯員的專項群,每日更新會議動態。最令我驚嘆的是他們提供的術語庫——不僅涵蓋“中白工業園”“歐亞經濟聯盟”等專業詞匯,更附有白俄羅斯經濟特區政策的背景解析。設備經理更是提前三日抵達會場,帶著我們反復測試同傳箱的收音效果,甚至模擬了突發斷電的應急方案。
當白俄羅斯代表團團長在閉幕式上說出“同心筑夢”時,我透過同傳箱看見商務部官員向語言橋團隊豎起大拇指。三個月后傳來消息:語言橋正式成為蘭洽會官方語言服務商——這枚用專業鑄就的勛章,屬于每個在語言橋上搭建文明交流之路的筑夢人。
溫暖,是無聲處的支持
會議前夕,當我深夜還在梳理白俄羅斯投資法案的俄文版本時,手機突然彈出消息:“已為您備好潤喉茶和會議速記版,放在酒店前臺。”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貫穿始終:從接機時準備的蘭州氣候小貼士,到會后商務部答謝宴上特意安排的口譯員專座。語言橋用行動詮釋了何為“譯員優先”。在語言橋,譯員不是可替換的工具,而是被尊重的專業伙伴。這種理念在行業內并不多見,卻讓無數優秀譯員愿意與他們長期合作。
考驗,打贏沒有硝煙的語言邊防戰
2024年7月10日,上海。
黃浦江畔的警戒級別悄然提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主管機關邊防部門領導人第十次會議在上海召開,包括印度在內的上合成員國、觀察員國幾十名部長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深化政治安全、反恐防恐、口岸邊境安全和地區安全穩定等重要議題。

(圖源:國家移民管理局官方)
作為語言橋合作多年的“老兵”,我欣然赴約。我從未見過如此特殊的會議:由于會議保密性極強,參會國家和嘉賓繁多,會前48小時,我們仍然拿不到會議資料,就連會議議程和參會人員名單也都變更了好多次。
面對如此復雜的項目,語言橋的應急能力展現了"國家隊"水準——項目經理帶著我們梳理了往屆會議的“安全詞云”,技術團隊甚至準備了各國外交官演講風格的聲紋分析報告。整個團隊24小時在線,一遍又一遍地核對著議程、確認參會人員、調試遠程會議平臺,確保每個環節都無懈可擊。
最終,我們成功應對了臨時更換議題、發言人無稿自由發揮等突發情況,獲得了主辦方的一致好評。那一刻我深深理解了什么叫"專業護航,使命必達"。
升華,打造國際會議語言服務新標桿
2025年6月12日,成都。蓉城盛夏迎來科技外交的巔峰時刻。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與上合組織第九屆科技部長會議在成都聯袂啟幕。這場橫跨東西半球的高端對話,語言橋集團作為指定語言服務商,以“國家隊”的姿態調集了英、俄、阿、西、葡、法、泰、波斯等11個語種的專家譯員,在72小時內完成了包括同傳、交傳、陪同等萬余分鐘的高強度語言轉換任務。

作為俄語同傳團隊核心成員,我有幸再次參與并見證了語言橋獨創的“AI系統+專家系統”雙擎模式是如何改寫國際會議語言服務標準的。會前48小時,集團基于千億級語料庫生成的《前沿科技術語動態圖譜》精準推送到了每位譯員的終端——拓補量子計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神經架構、類器官智能、表觀遺傳調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暗物質暈、量子色動力學……這些高頻詞覆蓋了全球科技最前沿領域及其應用場景,包括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尖端生物科技、材料科學、高能物理、計算機科學等等。有了這些儲備,再加上多年的實戰經驗,我們在做會時如虎添翼、得心應手。各階段會議均大獲成功。
在最后一晚的答謝會上,部長們還特別用“專業護航、溝通暢達”表揚了本屆大會的翻譯團隊。
感悟,見證行業標桿的煉成
二十五載春秋更迭,語言橋集團始終以"專業主義"為舟,以"人文關懷"為楫,在全球化浪潮中構筑起語言的虹橋。作為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的親歷者,我們見證了這個從“翻譯供應商”到“全球語言基建者”的蛻變歷程。
如今的語言橋已是翻譯行業的頭部企業,其能成為行業標桿的核心在于始終堅持:
01、以專業追求卓越
25年來,語言橋集團始終如一地追求卓越:客戶需求前置化、項目管理標準化、譯員權益制度化。
集團將客戶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將譯員視為自己的同袍戰友,以其規范的項目管理流程和嚴謹的結算流程,從一眾翻譯供應商中脫穎而出,在現如今亂象頻出的翻譯界如一股清流,成為全球翻譯行業的執牛耳者。我本人也非常榮幸,能夠成為語言橋大家庭的一員,在十年的并肩合作中,共同成長進步。
02、以溫情關注社會
語言橋集團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關注自己的社會責任。語言橋自主研發的“51語言人才平臺”, 恰是語言橋社會責任的最佳注腳。自2020年上線以來,和全國外語類高校密切合作,為外語類畢業生提供學習、實踐、培訓機會,為“一帶一路”出海企業快速匹配復合型人才。
03、以科技打造豐翼
語言橋集團始終致力于科技能力的提升,AI驅動,數智創新,構建起完整的語言科技生態,建造出美麗的多語言彩虹橋。
語言橋集團的成功案例,已不僅僅只是商業行為,更是文明互鑒的當代實踐。可以說,語言橋已經重新定義了全球化時代的溝通范式。